全国服务热线
0551-63839006
学名:Trogium pulsatorium
啮虫目节啮虫科。
成虫体长1.5~2mm,菱形,淡黄白色。
喜爱潮湿,不能在干燥环境生存。卵散产于寄主碎屑、隙缝中,在温度25±0.7℃和相对湿度76%的情况下,酵母为饲料,每雌虫平均产卵212.1粒。平均寿命175天。卵期为11天,能越冬。
肉眼很难看到,一般只要有尘埃的地方就有尘虱,以人体皮肤上分解出来的死亡的细胞为食。
不咬人,但会引起过敏反应,会引起丘疹或打喷嚏。
学名:booklice ,又名米虱
啮目、 啮虫目 psocoptera 、虱啮科 Liposcelididae 、虱啮属 Loposcelis 一类昆虫的统称。
体长1-10毫米,有长翅、短翅、小翅,须头特长,无尾须,头大,幼虫米白色,成虫灰色。
每年繁殖3—6代,繁殖速度惊人,生命力强,以卵越冬,爬行迅速,喜高温环境,怕干燥,控制湿度在50%以下能抑制繁殖,35%左右能杀死。
以霉菌(主要)和木头的淀粉、真菌,藻类,地衣和有机碎屑为食,但也以谷物,墙纸胶和书籍装订等淀粉类家居用品为食,书虱的出现和房间书本、木家具发霉有很大关系。
会大规模地毁坏家具,咬坏衣物、书籍。
书虱粪便可能会携带病原微生物,引起人类感染皮炎或者哮喘。
国外资料说不会咬人,但是我不太相信,国内说被咬到会红肿。
又叫烟灰虫、弹尾虫。
弹尾目非昆虫六足动物,内口纲、弹尾目、棘跳虫科。
常密集在菇床表面上或阴暗潮湿处,家里养花的注意,咬食元蘑(发霉的地方,和书虱一样),特喜欢咬植物的根。
繁殖很快。 一年至少繁殖4代,生长周期短,在20~28℃,相对潮湿的条件下一年可发生6~7代。喜爱80%的湿度环境,干燥环境可抑制生长。
卫生间特别多。
学名:Bed Bug,床虱在国内又称臭虫。
体长4-5mm,宽约3mm,厚约0.5mm,扁圆形。刚孵化和新蜕皮的若虫为淡褐色,以后变深。
一般7 ~ 10 天 孵化出若虫。雌虫一生可产卵6 ~ 50 次,产卵总数可达200 ~ 300 个。由卵发育至成虫约需1 个月左右。 1 年至少繁殖5 ~ 6 代 ,成虫不吸血通常可活6 ~ 7 个月,甚至可长达1 年。幼虫不吸血可活30天以上。
绝大多数寄生于蝙蝠和鸟类,少部分寄生于人类,会分泌特殊气味。一般群居,晚上活动。
吸血。
臭虫叮咬后,常引起皮肤发痒,过敏的人被叮咬后有明显的刺激反应,伤口常出现红肿、奇痒,如搔破后往往引起细菌感染。
尘虱和床虱怎么分:
还有一种相似的虫子:
蠹虫的主要食物是有机材质,吞食有机材质是其对藏品最直接的危害。以钻蛀方式蛀食藏品与木质装具。蠹虫类成虫虫体较小,多为长圆形、椭圆形或长筒形等,颜色多为黑褐或黑色。
粉蠹虫、床虱、书虱区别:
还有一种和床虱特别特别像的虫子:
学名:Plaster Beetles,姬薪虫科。又叫 真菌甲蟲
棕色、紅棕色、黑色,会飞。
多數灰泥甲蟲是擅於飛行, 而且常被吸引至窗邊、水槽、燈具並發現其蹤跡。這些甲蟲的命名,是始於室 內的牆壁在建造時的潮濕灰泥牆而來(水泥鋪面,水氣很容易造成接近地面的儲存木材潮濕發黴)。 新貼上的壁紙在牆壁未乾燥前,使得黴菌得以孳生,提供這些甲蟲生長空間與食物來源。
从卵到成虫过程需1-3个月,生存于有利于霉菌生长的潮湿环境中,以霉菌为食(和书虱一样),但是生命周期在13~28天,死得快,所以得不断产卵。
常见于特别是新建的房屋中。也见于磨坊,仓库等有潮湿性食品的场所。
床虱和灰泥甲虫区别:
尘螨、床螨、粉螨、耳螨、疥螨等等都统称为螨虫。
螨虫非常小,肉眼几乎不可见。0.1mm~0.5mm左右。
寄生在人体的螨虫主要分为两种,一种是毛囊螨,也叫人蠕形螨,另一种叫皮脂腺螨,寄生在人面部的皮脂腺中。
(有研究指出:差不多60%的人面部都会有螨虫)
不同种类的螨虫大小不一样,繁殖速度也不一样,但是螨虫对温度、湿度依赖性强,所以控制湿度和温度就能杀死。一般60℃以上的太阳暴晒,或者50%湿度以下就能杀死。
因为螨虫喝水只能吸取空气中的水分,所以...除湿很有用。
寄生人体毛囊和皮脂腺的会影响美容效果,造成毛孔粗大、皮肤粗糙多油、痤疮、粉刺、小红疙瘩等肌肤问题;重则发展成慢性皮肤疾病。
过敏。
粉螨:
学名:rove beetle,又被称为“影子虫”、“青腰虫”。
一般不到3毫米,最大可达3厘米,像蚂蚁,会飞。
喜潮湿环境。一般6月份开始出现,8~9月份是发病的高峰期,常见气温高、湿度大、降雨量多、气压低的时间点。
由于夜晚灯光引诱,致虫通过开放的门窗进入室内,在人们周围爬行。
常因爬行引起异样感,被人用手在皮肤上有意无意拍打、压碎或搓揉,毒汁溢出,粘染皮肤和手,手再去抚摸它处皮肤时,导致多处皮肤受害溃烂。
皮肤黏到毒液先用肥皂反复清洗。
学名:siphonaptera,俗称革子。
0.5mm~3mm左右,肉眼可见,针头大小。一般深红色、椭圆形,有壳且坚硬。
常寄生哺乳类动物身上,吸血为生,家里养宠物的要注意驱虫,适当修剪毛发,一般手指按不死,如果没死跳蚤会瞬间跳走,建议来回搓动或者手指沾水(口水)黏住以防跳走。
成虫喜阴暗潮湿,此环境下可延长寿命;高温干燥则缩短寿命(和螨虫一样,可以通过暴晒杀死),生存温度是18-20℃,湿度是90-100%,跳蚤的成虫可以12个月不吃任何东西,所以短时间内很难消除。也会在布料、地毯上产卵。户外草地上也会有,所以宠物身上常见。
一般半夜出来咬人,吸血。
吸血。
咬到人后,引起叮咬性皮炎,奇痒,一般人都会挠破皮肤,随后伤口可能化脓,留下疤痕约三个月以上才褪去。
伤口和床虱咬到的差不多,但是比床虱的要痒、红肿面积要大。
亦称剪刀虫、蠹鱼、璧鱼、燕尾虫
体长4~20mm,狭长,触角长丝状,卵椭圆形,长0.8mm,白色,行动迅速敏捷,灭杀困难。
每代只需3个月,卵散产于板缝、图书、档案的纸缝中。每雌产卵6~10粒。卵经35~40天孵化,一生寿命约2~8年温度,低于4℃时不活动。成虫耐饥力强,在没有食物的条件下可存活300~319天,生长发育适温22~28℃,适湿75~95%。
衣鱼具负趋光性,因此常躲藏在黑暗处,昼伏夜出,食物为充满淀粉质或多糖的物品(书籍、木头、衣服的纤维),和书虱类似,都是会食用来自书本、木头的淀粉。
特别是破烂的书本出现极多,地砖缝隙也有。
预防的方法就是控制湿度,清理书籍。
咬坏书籍和衣物,甚至木地板。
咬了可能会过敏(皮肤bai瘙痒)。
但这东西还有药用价值....我醉了。
主要分为头虱、体虱、体虱
长约1至3毫米(三种大小有区别),体背腹扁平,是一种寄生于人体毛发的寄生虫,无翼。吸食血液、传染疾病,一个成虫一生可交配若干次。雌虫在交配2天后开始产卵,每天可产卵7~8个。一个雌虫一生累计可产卵200~300个。从卵发展成成虫通常需要3~4周,在温度适宜时(30~32摄氏度)和随时能得到血源的情况下,只需16天即可完成一次传代。
阴虱常见于阴部。头虱常见于头发。体虱常见于内衣的衣领及衣缝。
一般都是由于不讲卫生引起的,也不要随便使用他人的梳洗用具。
阴虱在吸吮人血时,还可排出有毒的唾液。其叮刺和毒液均可引起局部皮肤组织发生炎症反应及产生瘙痒。有报告认为,阴虱有传播斑疹伤寒的可能。
阴部出现红疹、丘疹、血痂或青斑。
内裤上有铁锈色粉末状或颗粒状虱粪。
传播流行性斑疹伤寒、虱传回归热即战壕热的重要传播媒介。
蟑螂大家都知道了,喜欢温暖、潮湿、食物丰富和多缝隙的场所栖居,所以厨房一定要及时清理,水槽盖子要盖好,不然会顺着下水道爬上来。
凡是有人生活和居住的建筑物内,基本都能见到小强了。
说一个离谱的,北方的要小一点,南方的很大(大拇指差不多)而且会飞,每个国家都不一样。
图片过于真实就不放了。
蟑螂可人工感染导致亚洲霍乱、肺炎、白喉、鼻疽、炭疽以及结核等病的细菌。
携带蛔虫、十二指肠钩口线虫、牛肉绦虫、绕虫、鞭虫等多种的蠕虫卵。
反正就是传播疾病。
有红头、青头、黑头三种,喜栖于潮湿阴暗的地方,呈扁平长条形,长9cm~17cm,宽0.5cm~1cm。全体由22个环节组成,最后一节略细小,触角有毒。寿命仅有6年,一般在3~5月份和7~8月份的雨后初晴的清晨进行交配,40天开始产卵。
蜈蚣也能入药。
小蜈蚣咬伤,仅在局部发生红肿、疼痛,热带型大蜈蚣咬伤,可致淋巴管炎和组织坏死,有时整个肢体出现紫癫。
有的可见头痛、发热、眩晕、恶心、呕吐,甚至膻语、抽搐、昏迷等全身症状。
一般不会导致致命危险。4天过后症状渐渐消失。
也叫千足虫、千脚虫、秤杆虫
长约20~35毫米,无脊椎动物,暗褐色,头部有触角1对,大颚1对,小颚1对。20节。
多食腐殖质,有时也损害农作物。
见于许多花园的种类。一般白天潜伏,晚间活动。
能分解朽木落叶,对生态有有好处。
虽然无毒颚,马陆体节上有臭腺,能分泌一种有毒臭液,气味难闻,使得家禽和鸟类都不敢啄它,而且人类误食马陆会导致口唇过敏性水肿。
苍蝇的寿命虽然只有1个月左右,但其繁殖力很强。
苍蝇具有一次交配可终身产卵的生理特点,一只雌蝇一生可产卵 5~6 次,每次产卵数约 100~150 粒,最多可达 300 粒左右。一年内可繁殖 10~12 代典型的生产机器!!!
常见于腐败动植物的周围(还有xiang
传播 50多 种疾病,其中对畜禽养殖有影响的重要疾病如禽流感、新城疫、口蹄疫、猪瘟。
在疾病暴发时苍蝇可加速流行性疫病的传播。
蚊是小型昆虫,成蚊体长约1.6~12.6mm,呈灰褐色、棕褐色或黑色,分头、胸、腹3部分,足细长外观脆弱,口器在长吻内,卵产于水面。
吸血骚扰,影响我睡觉。
传播多种疾病,黄热病、疟疾、丝虫病和登革热。
有点像蚊子。但是和蚊子不是同一种生物,也不是同一种科目。
黑色或褐色,常孽生水塘、沼泽、树洞、石穴的积水及荫蔽的潮湿土壤,寿命约1月,以幼虫或卵越冬。
被刺叮处常有局部反应和奇痒,比蚊子厉害,甚至引起全身过敏反应等。
可传播多种人的疾病
比蚊子要小一点,瘦一点,颜色浅一点。和蚊子一样属于双翅目。
成虫体长 1.5-4mm,呈灰黄色或者灰白色,全身密被细毛。飞行能力较弱,常呈跳跃式飞行。
白蛉各期幼虫均生活在土壤中,以地面下约10-12cm处为多见。凡隐蔽、温湿度适宜、土质疏松且富含有机物的场所,如人房、畜舍、厕所、窑洞、墙缝等,均适于白蛉幼虫孳生。
传播利什曼病。
东方疖。
传播病毒和疾病。
泛指甲虫类,常躲在地毯、衣物的背面。
身体外部有硬壳,前翅是角质,厚而硬,后翅是膜质,如金龟子、天牛、象鼻虫等
甲虫有的是益虫,有的是害虫,比如瓢虫、虎甲、蜣螂等就是益虫,天牛、象虫、植株、臭虫等就是害虫。
成虫在躯体背面有壳质化较强的盾板,通称为硬蜱。虫体椭圆形,未吸血时腹背扁平,背面稍隆起,成虫体长2~10mm;饱血后胀大如赤豆或蓖麻子状,大者可长达30mm.表皮革质。
携带病毒、传播疾病。
吸血。
病毒侵入人体后直接作用于全身毛细血管和小血管,引起广泛的血管壁损伤,使血管壁的通透性增高,导致组织或器官的水肿。
又叫鼠妇,在南方也叫“西瓜虫”、“团子虫”。
成体长9—15毫米,无脊椎动物。体卵圆形、灰色、扁而背面拱起。喜栖息于朽木、腐叶、石块等下面。
能入药。
啃食幼苗的生长点、幼芽。
读音:qú sōu
革翅目,体长4mm~35mm,触角丝状 ,口器咀嚼式,有臭腺,嘴巴有两个钳子。
体色呈褐色、黑色、棕黑色或橘褐色,也有乳白色的。
不咬人,但是有臭腺。
危害花卉、储粮、储藏果品、家蚕及新鲜昆虫标。
读作 ruì
蛾蠓科、毛蠓科,俗称 蛾蝇。
多生活在水生生物的栖息地(往往是含氧低的地方),包括浴缸、洗手盘等,是浴室常见的滋扰性害虫。
全身长满细毛,容易携带病菌,有污染食物、传播疾病的可能性。
有散播大肠杆菌疾病的可能性。
电 话:0551-63839006
地 址:合肥市庐阳区濉溪路万豪广场A座2302室
手机网站!